热搜词:

别让肥胖变为孩子成长的烦恼!

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对于儿童而言,中国儿童肥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按照我国标准,中国成年人(≥18 岁)超重率为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6-17 岁青少年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7.9%6 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3.6%

中国儿童肥胖率,直线攀升

儿童肥胖,医学上称为儿童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

儿童肥胖有哪些危害?

代谢综合征:肥胖儿童更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问题,这些代谢异常会增加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同时存在较大概率可能会延续到中老年,对远期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另外,肥胖还可能与其它疾病的发生有显著相关,如:

性早熟:肥胖会影响孩子的内分泌系统,显著增加孩子性早熟的风险,尤其与女孩性早熟的关联更为密切,影响孩子身高发育和心理健康;

骨骼问题: 过重的体重会给骨骼和关节带来额外的负担,增加患关节炎、骨质疏松等疾病的风险;

心理问题:肥胖儿童可能容易遭受同伴的嘲笑和歧视,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社交和学习。

儿童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根据有关行业标准,对于 7 岁以下儿童,可以性别年龄别 BMI 的标准差作为评价方法;对于 6 岁-18 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可以性别年龄别 BMI 作为筛查超重与肥胖标准,并与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接轨。

如何防止孩子成为“小胖子”?

1、家长要以身作则:研究表明,父母体重直接影响儿童的体重和儿童的生活方式,家长的参与是儿童肥胖管理的基础。因此,家长朋友们只有以身作则,起到榜样作用,才能有效预防儿童肥胖。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2013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的指南推荐通过改善学龄前儿童的食物质量及减少儿童膳食脂肪摄入和体重增加。但要注意的是,饮食控制的目的不是节食,而是通过正确的饮食方式和习惯使体重下降。家长们应该为孩子准备低能量食物(如水果、蔬菜、素食等),并固定孩子用餐时间,避免给予高能量食物,如巧克力、油炸食物、各式饮料等。

3、适当增加运动:如今学习压力重,很多家长从学龄前就给孩子安排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培训班、补习班,导致孩子静息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而户外运动和玩乐的时间越来越少。建议家长合理安排好孩子的学习时间、作息时间,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制定合理可持续的运动方案。鼓励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常做的运动如慢跑、游泳、打球等,运动量应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

新洲区妇幼保健院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儿科王柱军教授与新洲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生长发育专科李翔医生联袂为矮小、性早熟、肥胖儿童义诊!

义诊时间:

2025年5月10日8:30-12:00(周六)

义诊地点:

新洲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生长发育专科(三楼)

参加条件:

1、4岁以上对身高有需求的孩子

2、提前报名,额满为止

3、限做完相关检查的儿童(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性激素激发试验、垂体核磁共振、甲状腺功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

4、未做检查者尽快与李医生联系完成相关检查(完善的检查结果,是专家诊断和治疗的前提)

温馨提示:不接受现场报名,请需要参加义诊的家长从即日起开始报名

报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