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清景明】清明我们怎样过|吃寒食、踏青游、放风筝……你是哪一个?
永·济
2025/3/29
壹
吃寒食
传/统/二/十/四/节/气
在山西,清明节有“吃寒食”的习俗,传说为了纪念春秋时期介子推被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因而只吃寒食。通常人们会制作时令面食,体验传统习俗,感受地道烟火气—
寒燕
晋北民间习惯生黑豆芽,用玉米面饼裹而食用。许多地区还盛行蒸“寒燕”(也称“子推燕”)风俗,家家挂面塑燕燕,沿袭至今。用白面捏成拇指般大小的燕子及其他飞禽走兽、瓜果花卉等,蒸熟后着色,串扎在一束束酸枣刺枝上或用线穿起来挂在屋里或门楣上,既表示家庭兴旺、子孙繁荣,又象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蒸大馍
晋南一带,人们喜欢蒸大馍,中间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晋南还有一些地方流行吃凉粉、凉糕,凉面、皆为寒食,翼城则是用玉米面做粥,凉后切块拌调和而食,谓之吃“黑粉”。
清
明
雨过清明 踏青思故
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
晋南一带盛行清明门上插柳条或松枝柏叶、身上佩麦叶,晋北地区多插柳枝,晋东南地区则在头上插柳枝柏叶,妇女还要将描金彩胜(首饰)贴在两鬓……
清明节前后,在户外到处可以看到人们手牵风筝线奔跑竞比。有的人还会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时节之美,生生不息
是缅怀,是希望
踏青咏春归 思念作絮飞
又是一年清明时
不忘故人
莫负春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