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街上的人,都在研究上天的事儿”
3月21日19时07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来自北京亦庄的星河动力航天公司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遥十七)运载火箭,顺利将云遥气象星座43-48星共6颗卫星送入535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而就在5天之前,这家公司刚刚将谷神星一号(遥十)送入太阳同步轨道。
“全国商业航天看北京,北京商业航天看亦庄”,这里的一举一动,都是中国商业航天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犹记得,不过是十年前,很多人还认为,中国商业航天只是一个不可能的“神话”。但今天,在这条“航天最卷街道”上,人们的关注点早已不是怎样超越引力,而是如何持续突破天际、定义未来。
(二)
立时代潮头,与祖国同行,这是首都北京发展的永恒逻辑。“亦庄箭”的快速发展,正是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对于时代使命的挺膺担当。
许多人都注意到,近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谈及了商业航天。那么,为何国家要大力发展商业航天?
去年年初,《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发布,商业航天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路线图。按照《方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区集聚商业火箭研发制造企业,形成“南箭”产业集群;海淀区集聚众多商业卫星制造、测运控和运营企业,形成“北星”产业集群,“南箭北星”的空天产业空间布局将持续深化。“从0到1”“从1到N”,在“星”与“箭”的牵引下,北京的商业航天有如脚踩“风火轮”,正加速起飞。
当然,作为一项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事业,航天终归要服务于民。不久前,北京发布商业航天十大应用场景。商业航天与自动驾驶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商业航天如何赋能智慧城市建设?6G通信距离我们还有多远?持续加码的政策,必将让我们真切感知“未来已来”。
(四)
人类从未停止仰望星空,但逐梦苍穹从来不是坦途。创新从不容易、挑战依旧艰巨,面向未来,技术创新仍是商业航天发展的重中之重。
放眼今天的亦庄,俨然一处微缩版“太空竞技场”——民营企业之间一街之隔比拼实力;一大批新型号火箭蓄势待飞;运载火箭、卫星研制、地面设备、技术应用等全产业链成果遍地开花……叩问苍穹步履不停,每一次成功、每一点突破,都将助力中国航天奔赴更广阔的星辰大海。为逐日者做好坚实托举,将有更多逐日之翼,于京华大地乘风而起。
图源:北京发布、北京亦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