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一季度通辽工业实现“开门红”
一季度,内蒙古通辽市以“项目为王、招商为要”为引领,锚定“再造一个通辽工业”目标,纵深推进“工业倍增”行动,在招商引资、项目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等领域持续发力,全力稳固经济增长态势。实现工业经济“开门红”: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创7年来最高增速。
走进内蒙古联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电池箔及配套坯料项目生产车间,机械轰鸣声交织成激昂的生产乐章,银白色的铝箔如银色瀑布般从生产线倾泻而出,一派繁忙有序的生产景象。
刚生产出来的铝箔产品。郎静波摄
该公司总经理助理薛孛宇介绍,目前企业已投产29条铸轧线、16条箔轧线、2条冷轧线、4条涂层线以及25条电池箔生产线,正在安装的1条箔轧线和2条铸轧线预计于今年6月投入生产。
铝基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玉米合成生物产业也在迭代升级,实现了从中间体原料药向成品药的重大突破。在内蒙古华欣药业有限公司,全封闭式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经过洗涤、烘干、灭菌、分装等一系列严格工序,一瓶瓶注射用头孢噻呋钠制剂新鲜“出炉”,整装待发。
内蒙古华欣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白素涛透露,该制剂生产线的投产,不仅助力企业实现了从原料药到大容量注射剂及粉针剂的跨越,还拓宽了客户群体,其年产能达1亿支制剂,预计年销售额可达2亿—4亿元。
一季度,通辽市79个重点工业项目开复工,开复工率达39.5%;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5.9亿元。“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多方面因素。其一,制造业基本盘稳健,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25种工业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对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起到了有力支撑;其二,新能源产业对工业经济支撑拉动作用凸显,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此外,一系列支持企业纾困发展的政策举措,也为稳定工业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辽市工信局工业运行科科长崔静表示。
近年来,通辽市立足本地实际,提出“项目为王、招商为要”理念,以招商引资大突破推动项目大攻坚。制定《通辽市创新招商引资实施方案》等文件指南,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外出招商、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主动对标招商”的工作机制,以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等形式,先后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与百强企业、头部企业对接洽谈。
同时,通辽市深知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为此制定《通辽市工业倍增行动计划方案》,构建重大项目包联、要素保障、联动会商推进机制,为项目提供全周期、全要素服务保障,确保项目顺利建设投产。此外,通辽市连续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争优年、创新年行动,着力营造亲商、重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全市营商环境质量评估排名跻身自治区第一方阵。
正得益于一项项实打实的“硬措施”,通辽工业经济运行“摆脱困局”的突破已经形成,“跨越追赶”的势头正在积蓄。
今年,通辽市紧紧聚焦“全方位突破困局、高质量跨越追赶”的工作目标,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深化绿能与产业协同开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布局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扎实推进“工业倍增”行动,推动全市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全年力争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户;开复工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以上,完成工业固投410亿元,完成投资同比增长约20%;全年竣工投产项目60个以上。(包乌云、郎静波、吕志敏)
来源:通辽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