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系”投资人创业,收获一个100亿市值IPO

文丨直通IPO 邵延港

港股市场又来了个"造车新势力"。

5月7日,新能源工程机械制造商博雷顿正式在港交所挂牌,全球发售1300万股股份,占发行后总股本的3.41%。此次IPO,博雷顿发行价为18港元/股,募资总额2.34亿港元,减去8620万港元的发行费用,剩余募资净额1.478亿港元。

上市首日,博雷顿股价高开逾50%,截至上午11时16分,博雷顿报27.2港元/股,涨51.11%,总市值超103亿港元。

来源:百度股市通截图

此次IPO,博雷顿引入锂电池厂商欣旺达和长风基金作为基石投资者,共认购6311万港元的股份。

博雷顿2016 年创立于上海,是中国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设计、开发以新能源为动力的工程机械并使其商业化。2019年12月,博雷顿推出首款新能源装载机,并开启商业化。

其创始人陈方明是一位80后,创业前有过十多年的投资管理履历,从2009年至2016年一直担任上海易津投资的董事会主席兼总经理。

值得注意的是,陈方明2004年7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而该校涌现出一批新能源界的创业者,也因此被推上了"新能源汽车界黄埔军校"的宝座。

80后投资人亲自操刀,获机构四轮融资

如今的博雷顿,是一个投资人亲自下场操刀的创业故事。

2016年11月,新三板上市公司博玺电气与自然人雷发明合资成立了一家控股子公司——上海博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博雷顿的前身),博玺电气持股95%,雷发明持股5%。

但在2018年之前,博雷顿一直没有实质的营业收入。

直到2018年7月,博玺电气第三大股东易津投资,通过上海方煜投资有限公司对博雷顿进行增资认缴,并且无偿受让了雷发明的所有股权。同时,作为博玺电气董事的易津投资管理人陈方明,出任博雷顿董事会主席。

据了解,陈方明今年43岁,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在创业前,曾在商业、投资及业务管理方面拥有逾十年经验。2009年,陈方明创立易津投资,领导投资逾20家公司,涵盖新能源及先进制造领域。

直到2016年,新能源市场活力迸发,陈方明凭借投资人的眼光,看到了工程机械在产业新能源化进程中的巨大商机,选择亲自入局。

在陈方明掌舵博雷顿后,公司业务也开始有了实质性进展。2019年,博雷顿业务达到一个里程碑,在当年10月25日那天,现场交付了11 台博雷顿纯电动牵引车,并且在当年年底,博雷顿推出了五吨级电动装载机型号BRT951EV。当年博雷顿的营收达到4378.05万元。

随着后续电动工程机械产品的发布,博雷顿业务覆盖清洁能源生产、储存、利用全产业链,可为用户提供风光储运绿色能源管理一体化方案、氢燃料及纯电动工程机械、矿用卡车、重卡、无人驾驶等创新产品。

身处新能源赛道,博雷顿也受到外部资本的关注。在2018年至递交招股书前,博雷顿已经完成四轮主要融资和数次股权转让,融资额约14.35亿元。

据悉,在2018年10月的A轮融资中,钟鼎资本、浙商新能源、廊庭投资以及个人投资者林姿廷,共同出资5016万元入股,其中,钟鼎资本通过旗下两家基金,斥资3300万元,合计持有当时博雷顿23.15%的股权。

在2021年的B轮融资中,普超资本、中缔资本、NBT CAPITAL、大洋电机、四川氢锂等机构,共同出资2.75亿元。

在2022年6月的C轮融资中,嘉兴同能、中集车辆、上海科创、科升创投、Rockets Capital L.P.等机构,合计出资1.56亿元。

2023年,博雷顿再完成9.54亿元规模的C 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湘潭财信、湘南财信、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金创投、山东动能等地方国资为主的机构投资者。

随着机构的加入,博雷顿估值从A轮后的1.42亿元,增长到C 轮的52.48亿元,5年间估值涨了36倍。

在博雷顿如今的股权结构中,创始人陈方明直接持股8.84%,并通过上海方翱及易津资本合计持有博雷顿 32.18% 的股权,为博雷顿单一最大股东。中缔资本持股7.71%、钟鼎资本持股7.03%、湘潭财信持股5.72%、长江车谷持股5.72%,普超资本通过湖州青云持股5.28%。

来源:博雷顿招股书

三年亏损近7亿,如今也要闯入具身智能赛道

但作为仍需要大量投入的新能源赛道,博雷顿也难以避免业绩亏损的现状。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博雷顿分别实现营收3.60亿元、4.64亿元、6.36亿元;毛利润分别为817.2万元、927.9万元、3680万元,同期毛利率分别为2.3%、2.0%、5.8%;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78亿元、-2.29亿元、-2.75亿元,且亏损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三年合计亏损6.82亿元。

造成亏损局面的重要原因,是博雷顿选择从零开始,进行投入巨大的正向研发。博雷顿在公司内部进行大部分的研发工作,包括远程及自动操作系统、动力总成、电子电气架构、整车控制单元、热管理及电池系统等领域。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博雷顿研发成本分别为4485.5万元、6856.2万元及8170.7万元,占总营收的百分比分别为12.5%、14.8%及12.9%。

不过,相较于研发成本,博雷顿的行政开支更多。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博雷顿的行政开支分别为5944.7万元、8844.4万元及1.0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6.5%、19.1%及17.2%。

从2016年陈方明接手开始,博雷顿在两年后才有了研发成果。2018年,博雷顿研制出首款产品5吨级电动装载机BRT951EV,填补了市场对于新能源装载机的空白。据博玺电气2018年财报,博雷顿在2018年营业收入 2126.78万元,营业成本为 2872.03万元,净亏损735.75万元。

如今,博雷顿收入主要来自销售新能源装载机、销售新能源宽体自卸车、经销新能源牵引车、销售备件及配件,同时公司也通过将装载机、宽体自卸车及牵引车出租获得租金收入,并为客户提供维修及保养服务。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于2024年,博雷顿于中国所有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及装载机制造商中分别排名第三及第七,按出货量计算,市场份额分别为18.3%及3.8%,为该两类新能源工程机械头部制造商中唯一的纯新能源工程机械制造商。

来源:博雷顿招股书截图

从产品分类来看,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博雷顿电动宽体自卸车的销售收入分别为7360万元、1.27亿元及3.65亿元,分别占同年总收入的21.2%、27.3%及57.4%;电动装载机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84亿元、2.81亿元及2.24亿元,分别占同年总收入的51.0%、60.6%及35.3%;电动牵引车的销售收入分别为7790万元、2860万元及700万元,分别占同年总收入的21.6%、6.1%及1.1%。

从各产品线的变化来看,近年来,博雷顿战略性地将主要重点转向电动装载机及宽体自卸车,并向其分配了大部分销售及研发资源。为加快电动牵引车的存货清理并应对激烈的竞争,博雷顿还降低了其平均售价。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年起,博雷顿开始透过销售具有自动作业能力的电动工程机械产生收入。

在具身智能赛道爆火的当下,博雷顿也在慢慢靠拢。博雷顿拥有独立的无人驾驶团队与整车开发团队,可在每一款产品立项阶段起就将自动化运营场景纳入设计考量,实现软硬件同步迭代。

不同于传统主机厂的工程机械演进逻辑,博雷顿将自己定位为一家"机器人公司",以机器人理念设计工程机械,这一策略也成为博雷顿的差异化优势。

撑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半壁江山的"华南理工"

在博雷顿创业历程的背后,还隐藏着一座"新能源汽车界黄埔军校"。

博雷顿创始人陈方明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已经涌现出众多该校师生的身影,包括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开沃汽车董事长黄宏生等等。

何小鹏曾笑言:"如果你是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学生,你想要造车的话,只要在校友群里吱一声,学长们就已经帮你把供应链搞定了。"

值得注意的是,博雷顿C轮融资的投资方Rockets Capital L.P.(星航资本)的16位LP中,就有新能源汽车公司小鹏汽车。

公开信息显示,华南理工大学坐落于广州,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后来成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

华南理工大学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设了汽车专业,深耕车辆工程人才培养和汽车科学技术研究。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更是开展了汽车电动技术的研发和教学,出版了自编教材《电动汽车学》。

历史渊源,也让华南理工大学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桃李遍天下。

在整车制造领域,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是华南理工大学1995级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凭借UC实现了财务自由后的何小鹏,将二次创业的目光转向新能源汽车,成立了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

创维集团的开拓者黄宏生,同样是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校友,在创业几十年后,二次创业也将目光转向新能源汽车。2010年,黄宏生创立开沃汽车卷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更是遍布华南理工大学校友身影。

在动力电池行业,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硕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专攻应用物理系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后来创办了宁德时代,专注于电动汽车、储能锂离子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除了曾毓群,亿纬锂能的刘金成也出自华南理工大学。

如今,博雷顿正式登陆港股市场,陈方明也为华南理工大学的新能源汽车领域,贡献了一个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