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中国首部女性诗歌通史面世,构建独立完整的学术谱系

中国女性诗歌的发生,可以溯源到先秦的《诗经》时代,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这中间涌现了无数有才华的女诗人,但是在古代文学史上除去蔡文姬、李清照、朱淑真这样寥若晨星的几位女诗人外,她们的名字绝大多数被淹没了。比如宋代一位女诗人,不知她的名字,丈夫叫郭晖,只能称她为郭晖妻。一次她收到外出丈夫的一封信,拆开以后,发现丈夫误把一张白纸装进了信封,甚是可气,她由此触发诗情,写出一首诗《答外》:“碧纱窗下启缄封,尺纸从头彻尾空,应是仙郎怀别恨,忆人尽在不言中。”这首诗构思巧妙,借用丈夫误封白纸这个失误,表达了对丈夫的款款深情。这样一位有才华的女诗人,可惜连名字都没留存下来,中国古代像这样的女诗人,被埋没的不知有多少。

其实不只在古代,五四时期许多教授和文学史家在课堂上讲新诗时也很少讲到女诗人,即使讲到女诗人也只不过寥寥可数的几个人,这不能不让人为中国女性诗人和女性诗歌长期以来在文学史中缺席的情况感到窘困。

《漂往远海:中国女性诗歌史》(当代卷),孙晓娅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最后谈谈作者。《中国女性诗歌史》三卷,主要执笔者为孙晓娅,古代卷的合作者为赵雪沛,因此《中国女性诗歌史》可算是个人写史。个人写史的好处是可以保持自己对文学史的独特见解,可以显示自己的独特文风,使文学史有一种个性化色彩。但是它的难度也就更大,作者要面对浩如烟海的原始资料,包括诗人文本的原始出处,也包括历代学者形形色色的研究成果,资料收集本身就是一个不堪重负的任务,更何况对资料的爬梳剔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提炼观点、完成全书,这中间的艰难可以想见。孙晓娅为完成这部女性诗歌史用了十年的时间,真正应了“十年磨一剑”的说法。认定目标便坚定地走下去,衣带渐宽终不悔,这种治学精神,令人钦佩。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