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重走黄河岸边路,追寻革命时代的红色金融印记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孙凯杰 文 李博 摄影】黄河怀古,岁月峥嵘。

3月27日,“重走黄河岸边的红色金融之路”主题党日活动在洛阳举行。该活动由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分行以及大河财立方联合举办,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第二党支部、洛阳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洛阳市地方金融协会党支部、洛阳市金融作家协会联合承办。

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金融的星星之火便在洛阳点燃。1947年9月,冀南银行太岳区五分行作为随军银行在新安县石井乡的印头村成立。1948年4月5日,人民解放军再克洛阳,洛阳解放。冀南银行太岳区五分行副经理王泉带领该行部分同志从新安县随大军进驻洛阳,建立银行机构。同年6月,中州农民银行洛阳市行在洛阳市东大街正式建立。

参与本次主题活动的,既有身经百战的金融战线老同志,也不乏刚刚走出校园的青春力量。洛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亦丁表示,本次活动内容翔实,寓意深刻,重温了中原大地红色金融源头的辉煌历程,是一次充满正能量的活动。洛阳市政府办公室金融科的赵欣怡是一名“95”后,在结束了一天的走访后,她感触颇深:“参观红色金融之路,让我深刻体悟了革命精神与初心使命,并极大丰富了理论视野,更为日常的推动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分行青年员工张丰侠表示,今天的活动不仅是脚步的丈量,更是心灵的洗礼,特别是刚刚参观的荒坡古渡旧址、正村镇古村,更是感受到一代代金融人员在建设中州农民银行洛阳支行过程中的艰难不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央行青年,一定要传承好红色金融文化,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做好新时代的金融实践,为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史,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百年奋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红色政权的经济“生命线”,红色金融诞生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为现代金融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蕴含的红色金融精神至今仍是中国金融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责编:刘安琪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