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榜样丨常善强:研发多款机器人!救援现场大显身手——

在应急救援演练中大显身手

将指针拨回前年12月22日凌晨

在广渠路运通隧道内,一场城市隧道突发事件综合应急演练开始了。一辆灰色轿车爆胎引发后续 连续追尾碰撞事故。18分钟后,模拟情形再度升级,氢能源公交车发生碰撞后储氢罐热泄压阀脱落, 泄漏的氢气遇明火迅速燃烧,火焰横向喷射,现场浓烟弥漫,救援人员根本无法抵达救援。

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 常善强团队研发的消防机器人出手了——

只见 4台迷你“小坦克”在工作人员的无线遥控操作下,迅速靠近火势最猛烈的地方,精准有力地将水喷向燃爆中心, 一两分钟的时间现场明火全部被扑灭。

常善强回忆说,2014年,当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 缺芯。每个机器人的数据量和运算量巨大,但当时他找遍了国内市场,竟没有一款符合要求的芯片。

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难题, 他连着每天只睡几个小时,衣食住行都搬到了公司。经过反复试验,被逼到墙角的技术团队只能考虑另辟蹊径——

“流量大那就考虑分分流!”常善强带领的技术团队将智能控制中心分散转移成多个模块,也就是说,将机器人各个功能模块作为一个小系统单元单独控制, 降低了原先庞大的运算数据量,为芯片“减负”。这样不仅降低了对芯片的要求, 也节省了成本,还提高了供货速度。

除了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常善强团队还专为消防领域研发了 排烟、排爆机器人等设备, 多台套已经装进了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的现代化装备库,在通州区消防救援支队的出队“作战”实践中,也不乏它们的身影。

这让常善强这个河北汉子 对自己的第二故乡通州,有了更进一步的归属感。

眼下,他还有一个愿望,就是 围绕副中心的场景需求开展专项研发,比如围绕大运河的应用场景开展 水下侦察、水面救援、水面日常维护作业、水域周边日常安全监管等的高端装备的研制和应用, “以主人翁的意识,为这个第二故乡继续贡献力量吧!”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