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观察】打好民营经济发展的“三角”进攻
再到全国范围内,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到18086.48万户,占全国经营主体总量的96.37%,从各类高新技术产业新设民营企业占比看,均在九成以上。当大疆的无人机飞遍世界,当小米汽车在街道上驶过,民营经济的实力越来越能代表中国。
二
作为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子,天津的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比如在经济总量的占比上,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相比,我市民营经济占比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也要爬坡过坎,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
再比如,在高科技领域,民营经济涌现了很多“雏鹰”“瞪羚”等不同层级的企业,有不少的行业单项冠军,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但在具有全国甚至世界级影响力的代表性企业方面,还是有短板的。
面对这种情况,正如25日的大会上所说, 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份期待和鼓励,也是企业、政府以及全社会的一道共答题,三方就像“铁三角”谁也离不开谁,合起力来才会迸发巨大的能量,才能打好民营经济发展这场仗。
三
作为“铁三角”的第一个支撑点,企业家的主体作用至为关键。在民营经济发展重镇浙江,改革开放早期就诞生了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传递至今并在此基础上升华为以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拓展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为内涵的“新四千精神”,让这里的民营经济不断壮大。
第三个支撑点,就是离不开你我一样普通市民的支持。作为老牌的工商业城市,天津历史底蕴深厚,从耳朵眼炸糕到爱玛电动车,从老美华鞋业到鑫恩华大数据,衣食住行各领域拥有众多的本地民营品牌,它们的成长壮大就是我们自己的成绩。近几年“祥禾饽饽铺”大火,从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小铺子,到现在已陆续建立超过50家直营门店,建设过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参与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工作,成为很多人来津旅游必买的城市点心,原因之一就是离不开咱天津人的支持。
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当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定向好,投资兴业正逢其时、恰到好处,民营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未来可期。站在新发展阶段的历史坐标上,民营经济的命运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通过打好民营经济发展的“三角”进攻,将为城市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来源: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