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协同发力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8日,哈尔滨市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哈尔滨新篇章·科技创新篇”新闻发布会。来自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哈尔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相关人员围绕如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进行主旨发布。
聚焦三大方向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发布会上,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刘修宽介绍,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将聚焦“强基础、促转化、优生态”三大方向,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在筑牢科技创新基础方面,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核安全、深海极地、先进动力传动等领域,争取国家在哈市布局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做好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东北区域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保障。推动大科学工程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与校所、企业对接互动,在空天科技、生物育种等领域,实现成果转化和技术溢出。制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支持企业牵头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从校所选派科技人才到企业兼任科技总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支持哈工大、703所等校所和重点企业,围绕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突破霍尔电推进系统、大功率燃气轮机数字孪生、高纯金属材料制备等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产品。
何景荣进行发布
哈尔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发挥科技创新增量器作用,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思灵机器人等建设智能机器人先进技术研究院。推动电碳厂、哈轴、哈电集团建设国家级产品检测、验证平台。支持哈飞、哈轴、东轻等企业参与大飞机等关键部件、卫星制造新型材料、深空探测等国家大项目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哈空调、电站阀门等企业参与省市重点技术攻关项目。支持工业企业与高校深度合作。推动东安、哈电汽轮机等一批省市重大成果产业化项目建成落地、产业化应用。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未来产业加速孵化计划,聚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打造国家航空航天、重型装备战略备份基地和电子信息北方基地,建设新材料、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推进哈尔滨航空、绥哈大齐生物制造两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围绕6大领域18个重点方向,超前布局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医疗、未来健康六个产业。推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和标志性产品“揭榜挂帅”。强化人工智能技术供给和应用场景打造,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
在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过程中,将落实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任务,推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抢抓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深度谋划重大项目,争取更多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央地合作实施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项目20个,带动184个关联企业同步改造。推动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梯度培育,培育一批国家级绿色工厂。调动全社会力量,引进和培育优质服务商等数字化转型团队,强化专项培训,全面完成452户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任务,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生态。
实施五大行动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云涛在发布会上介绍,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统筹实施产业链创新链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未来产业孵化、传统产业提升、企业服务优化“五大行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王丛菲进行发布
创新市校合作生态向质发力向链赋能
发布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王丛菲表示,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将创新市校合作生态,打造新质生产力“先研范式”。
据介绍,哈工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将“向新聚焦”打造新兴企业集聚高地,通过持续开展项目挖掘、路演、政策宣贯等工作,加速推动哈工大高新技术成果产出,新科创企业成立;“向外拓展”打造创新资本富集热区,开拓省外投资、产业投资,重点拓展北京、湾区、长三角投资资源,引才、引智、引资回哈,形成全方位金融服务生态圈;“向质发力”打造产业突破高端引擎,打造机器人、高端装备、新材料等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加速推进概念验证、中试平台建设,在已有哈尔滨新区、香坊等多个产业辐射承载区基础上,全力输出更多项目支撑哈尔滨承载区建设;“向链赋能”打造创新创业生态沃壤,高质量建设环哈工大创新创业生态圈,以先研院、国家大学科技园、智谷大厦、中俄联合校园等载体为核心引擎,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构建“点—线—圈”立体化城校共生发展格局。
记者:马智博;摄影:马智博;视频:马智博
记者:马智博;摄影:马智博;视频:马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