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可灵AI亮相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 AIGC技术驱动视听新生态

封面新闻记者 蔡世奇

3月27日,由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指导,“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快手科技主办的“AIGC与大模型产业应用论坛”在成都的第十二届网络视听大会上举行。

来自行业协会、知名高校、视听平台的嘉宾汇聚一堂,就AIGC与大模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了深入分享与交流。

可灵AI:AI时代视频创作的新基础设施

2024年6月,凭借多年技术积累与前沿创新,快手推出了新一代AI创意生产力平台——可灵AI,迅速成为全球AI内容创作者和艺术家们的主流视频创作工具。目前,可灵AI在技术、用户、生态等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3月27日,全球知名AI基准测试机构Artificial Analysis发布了最新的全球视频生成大模型榜单,快手可灵1.6pro(高品质模式)以1000分的Arena ELO基准测试评分登陆图生视频(Image to Video)赛道榜首,Google Veo 2、Pika Art位居榜单第二、三名。

主题演讲环节,快手大模型产运负责人李杨以“可灵AI:构建全新AI基建,开启内容创作新范式”为主题,系统讲述了可灵AI的研发逻辑与产业化应用场景,并从首尾帧、运镜控制、运动笔刷、LORA人脸保持等技术介绍可灵AI的创作能力。

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马平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在主题演讲中畅谈了AI给舞台表演领域的变化。她说,AI技术并非取代人类创作,而是“解放创造力”。她以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为例,指出AI大模型能够快速生成多种舞美风格,帮助导演更高效地聚焦艺术表达内核,而这种“人机协同”模式,正在重新定义创作流程中的分工逻辑,助力创作更多文化精品。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昌凤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文斌更聚焦AI时代的人才培养。他表示,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传媒行业和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以可灵AI为代表的大模型应用,正在文旅宣传、影视创作、科普等领域发挥更大价值。顺应趋势,高校正在开设“AI影视创作”课程,培养学生利用大模型进行创意落地的能力,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培养。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文斌

据了解,本届网络视听大会现场,可灵AI还首次设置了沉浸式展台,多种互动玩法,让参观者能亲身感受大模型技术带来的便捷与新奇。借助可灵Al强大的创意生成功能,打造了《AI眼中的四川》《万物皆可毛绒绒》创意互动体验区,可在虚实交叠中感受巴蜀文化的多维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