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侧记|从五一到踏青季,“享”来槐荫背后的“长期思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贝艺

4月28日上午,济南市槐荫区举办2025年“泉在济南·享来槐荫”踏青季新闻发布会。值此五一假期来临之际,槐荫区再一次以丰富的文旅盛宴、创意十足的巧思,向八方游客发出“来槐荫”的诚挚邀约。

不同于以往“就假期论假期”的“单点突破”,今年,槐荫将战线拉长至整个踏青季,用三大板块几十项活动覆盖5月至6月,这种“时间杠杆”的运用,透露出一个鲜明信号:槐荫的营销战略正从“节日爆点”转向“季节深耕”,从“流量收割”升级为“城市IP养成”。

这一转变绝非偶然。

去年,随着“一年四季·泉在济南”诞生,槐荫区顺势推出“泉”在济南·“享”来槐荫,以城市之名,叫响自己的IP。梳理发现:去年五一,槐荫以“动感西城·这里最槐荫”五一文旅体验汇为主题,围绕“游购娱吃住行”六大主题推出近40场特色活动和优惠;去年国庆假期,槐荫围绕“游享”“畅享”“尽享”三大主题打造文旅消费场景,聚集人气、商气、烟火气;今年春节期间,槐荫推出五大“乐享”主题,汇聚辖区各类好吃好玩、好看好购的“享来”打卡点,营造出独属槐荫的年味体验……一年下来,槐荫已组织相关“文商旅体”活动近千场。

而实打实的消费数据佐证了“长期思维”这一策略的可行性:活动吸引500万游客、创下5.4亿元消费营收;每逢假日,印象济南·泉世界、济南方特等景区屡屡登上热门景区榜单,纳客人数排全市前列;西客站商圈各项指标高位增长。当“短期流量”逐步沉淀为“长期消费习惯”,槐荫也从“流量入口”逐步积累起“品牌资产”。

回归到城市营销本身,槐荫的探索或许揭示了一个规律:城市IP的培育,不是节假日的“冲刺”,而是一场融合文化定力、产业协同、治理智慧的“马拉松”。其阶段性成果已证明,“流量”可转化为“留量”,再进一步为城市品牌奠基。

但当下真正的挑战在于,当“一年四季·泉在济南”愈发叫响,槐荫能否持续提供与之匹配的创新供给?

答案,或许藏在“踏青季”之后。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