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两把瓦罗兰特,我就成了全网最X压抑的玩家?
同样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网上流行起了“go学长”和“瓦学弟”的称呼,分别指《CSGO》和《瓦罗兰特(无畏契约)》玩家。两个群体总是高强度出现在同一条帖子和视频里,赤膊上阵、针尖麦芒、爱憎分明、诚信互殴。
究竟是良心泯灭的人性扭曲,还是江河日下的道德沦丧?接下来就让互联网金牌矛盾调解员、5A级人类行为观察师、吃瓜学院院长BB姬同志带领大家,一同走进go学长和瓦学弟们的内心世界。
当然在继续阅读之前,我有义务提醒各位,你接下来将看到的内容,以刻板印象为主,真实可信程度,大概就和科比之于冰红茶、宠物猫会后空翻、河南找不到井盖类似。你要真愿意相信——那我也没辙。
但go学长这称呼的特殊之处在于,在FPS里面,《CS:GO》无论江湖地位、年龄资历还是战术深度,都确实是一等一的,喊一声前辈,好像也不过分。结果go学长这词就和牢大类似,渐渐成为了一种中性的称呼。
瓦学弟就像是美国西海岸的new money,佛罗里达的西装暴徒,丁真维新思想的倡导者,身穿多巴胺,咖啡不离手,身上散发着叛逆、乐趣和自由精神。当go学长还在念叨着枪械后坐力和道具投掷技巧,瓦学弟正研究如何用技能Combo放出更绚丽的烟花。
女玩家一多,便吸引了更多男玩家闻风而来,就像一些人玩《王者荣耀》就是为了CPDD。两个buff左脚踩右脚往上叠,结果是,一种新的互联网抽象文化——“瓦玩家人均炫压抑”应运而生了。
经典的破圈事件,发生在去年底,俗称“笨蛋奶妈事变”。起因是一场直播中,炫神和女主播大象双排打瓦,打着打着炫神开始往大象的脚底丢火,当然,不过是常见的朋友互坑加节目效果罢了。
如此逆天行为,导致大象都看不下去了,开麦骂了该路人“是不是有病,不想玩就滚”。熊熊燃烧的爱欲之火,被一场大雨顷刻间浇灭,使得其当场破防,碾压炫神的口才消失不见,勉强用结结巴巴的声音挤出一句话:笨蛋奶妈,我在帮你说话......"
而今年初,一位FPS博主的整活社会实验,进一步加重了“瓦学弟人均X压抑”的刻板印象。有位ID叫“BB——”的女博主,分别在《CS:GO》和《无畏契约》里,用甜妹的夹子音在游戏里语音喊话队友,问“妈妈厉害吗?宝宝愿不愿意做妈妈的小狗?”
瓦学弟那边,则是此起彼伏的“妈妈,妈妈,我要找妈妈”的殷勤呼唤。你跟他们玩文字游戏,说什么“我自踏雪至山巅”,得到的回应也是“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来源@鲨鱼强子,下同
而《瓦学弟的一天》,从起床开始,到寻找游戏搭子,一直到睡觉说梦话,几乎都是在叫妈妈中度过的,就像是嗷嗷待哺的缺爱小狗。
女菩萨们也纷纷下场,晒出被自己盘包浆的二手鼠标。有条件的,往往会不经意间让鼠标掉落在穿了黑丝的大腿上,衬托出曼妙的身材曲线。
此事在《互联网风月流量宝典》中亦有记载。毕竟这玩意不光瓦学弟和go学长爱看,其实我也爱看,随便一个不打游戏的路人也一样爱看,大伙就是爱看美女穿黑丝而已。
当然,也会吸引来一些奇怪的东西......
插个题外话,研究过日本动漫女性形象变迁史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上世纪,日本经济腾飞文化繁荣的黄金时代,动漫里似乎更流行强气型的御姐角色。很多人怀念老旧动画的时候,还经常以此作为例子。
而在全民玩梗贴标签的狂热氛围下,大多数普通瓦玩家遇到的困境和歧视,反而成了不被关心的话题。
诚然,一个粉丝量众多、大学生为主的竞技游戏,肯定会有很多抽象、逆天的下头玩家,也真的会有很多女玩家成为性骚扰的受害者。但随着瓦学弟的流量化和标签化,现在反而可能会频繁发生这种情景:
你在游戏里遇到一个异性玩家,主动用挑逗性质的言语撩你,你确实喜欢这种暧昧氛围,接着和对方聊天,对方也没有任何反感的意思,继续引导你玩擦边梗,说出内心里不可告人的阴湿想法。故事的结局是你们的对话都被偷偷录下来,你被挂到网上群嘲——这跟钓鱼执法有什么区别?
这种流量泛滥的结果可能是,以前的女生玩家,确实被下头男严重恶心到了,才会发视频曝光一些烂人;但现在变成某些女玩家刻意引导男玩家出丑,然后发到网上吃流量,你打游戏遇到的每一次社交,都可能是提前设计的剧本。
我没兴趣做吃力不讨好的道德警察,更不想否定玩梗的乐趣和意义。只不过,在玩梗之余,不要真的随意给人贴负面标签、搞身份歧视,同样是值得我们记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