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玫瑰姑娘钢铁心!新农人曹子榆:用流量撬动资源

3月27日,2025数字乡村新农人发展交流会在山东寿光举行。本次会议以“短视频直播平台如何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为主题,聚焦短视频与直播平台如何联动政策、技术和实践主体,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农村与产业振兴的深度融合。来自政府、学界、企业的众多精英以及新农人代表齐聚一堂。其中,快手三农创作者代表曹子榆备受关注。交流会上,她分享了自己的三农故事。

惊喜反差

曹子榆是土生土长的农三代,也是返乡创业的新型农人。她从小受父亲种大棚的影响,对农业充满热爱。在接触农业的过程中,曹子榆发现,当地年轻农机手极少,女性驾驶员更是凤毛麟角。于是她下定决心学开农机,不仅学习农机理论知识,还四处拜访经验丰富的农机师傅。一路走来,她成功考取了拖拉机、挖掘机、植保机、收割机、装载机等各类农机操作证件。曹子榆称,只有实操,才能有足够大的内核去接触这部分流量,于是她扎根于耕、种、播、管、收的各个环节。

出身传媒与设计专业的曹子榆,在深入接触农业以后,敏锐捕捉到家乡“实体产业链完善却缺乏互联网加持”的痛点。于是将自己所学融入到农业领域,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展现平时的农机操作及大棚管理的日常。曹子榆特别爱笑,而且长相很清秀,当这样的她与庞大农机同框,便产生了强烈的视觉碰撞,“钢铁与玫瑰”般的惊喜反差极具冲击力,也正因如此,她的快手账号“民女曹子榆”在短短五个月时间里吸粉超百万 。

曹子榆在她的“智慧大棚”中讲解水培蔬菜

到目前为止,与曹子榆合作的大棚已有上千亩。她的智慧大棚不仅经常迎来粉丝的光顾,还吸引了各地的政府领导、农业科研团队,还有大学生们的调查学习。曹子榆称,传统农业已经朝着现代化农业转变。农业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种地,而是形成了一产种植销售、二产深加工、三产采摘游乐的融合发展模式。

曹家大院的故事

94年出生的曹子榆为何会选择扎根农村?故事要从2020年说起。一场意外,她的父亲和三伯同时受伤住院,曹子榆毅然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到村里照料两位至亲。也就是从那时起,她踏上了农业之路。

快手三农创作者@民女曹子榆 视频截图

二伯脾气急,为人正,年轻的时候本有机会成为老师,却为了养家糊口另谋出路,此后干了一辈子建筑。一次意外中,他的手指被机器咬掉。由于早年家境贫寒,加上手指残疾,二伯一生未婚,无儿无女。但他把曹子榆视如亲生闺女,曹子榆说:“虽是二伯,但跟亲爸没区别。如今年纪大了,他为了不拖累我们,非要住进养老院,我真的很自责。我一定要做好农业,把二伯接回家养老。”三伯,为人憨厚老实,给人看了一辈子的大门,因为太憨厚老实的原因,三伯也一生未婚无儿无女,从小也是把曹子榆当亲闺女养,相当于她的三爸。

“曹家大院,一共8间北屋,我们一家5口住在同一个院里,一起生活了几十年,饭一起吃,日子一起过。”这就是曹家大院的情况,也是“曹大管家”奋斗的动力。

“回来不是种地的,是做资源整合的”

“好不容易把你送出去了,怎么又回来种地呢,这不是越活越倒退吗?”曹子榆称父亲原本以为自己回来照顾他只是暂时的,等他康复,我就该出去继续工作了,没料到竟回来搞农业。毕竟家里三代都是农民,父亲一开始并不支持曹子榆回来种地,也不明白,曹子榆口中的种地和他所理解的种地有何不同。

曹子榆说,新型农人不能只是单纯地回来种地,而是要带着新思维、新方式去做资源整合,去充当一座桥梁。就拿她自己来说,干农活她或许不如父亲能干,种得也比不上父亲,但她会整合资源,能依据市场需求进行调和。

曹子榆通过分阶段推进资源整合:首先争取到当地农企的智慧大棚免费租赁权,搭建起技术试验基地;进而联合研发机构开展优质种源和先进技术的试验,再系统性整合设备供应商的硬件支持,曹子榆笑着说:“我把很多人都拉下了水,这样我的试错成本变低了,成功的几率就大了。”但曹子榆称,由于农业领域前期投入巨大,如果是缺乏经验的年轻人还是不要轻易涉足。

曹子榆坦言,作为一个新农人,我们的使命不仅是把家乡的优质产品送到千万家,更要把现代农业技术和产业的模式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农民降低种植风险,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真正做到增产增收。她的经历就像是一颗种子,撒在年轻人的心田,激发大家返乡从事农业的热情。同时,曹子榆称也会尝试通过电商平台推动绿色健康农产品走出家乡,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乡村,用现代化理念与技术耕耘出一片新天地。